新闻动态
本馆动态
文广新闻
通知公告
读者活动
报刊选读
报刊选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报刊选读
 
 
吟坛大潮涌 侧耳听心声
来源:汪玲摘自《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2/6/9 15:57:15 发布人:

“瘟神肆虐日,华夏愈坚时。天使抛生死,雄兵斩魅魑。小别何谓远,后会不嫌迟。自有回天力,从容待凯师。”“举国防控网,战疫一盘棋。三镇千钧发,八方万马驰。居家同贡献,在岗共扛旗。更有回春手,降魔报鹊枝。”……在中国书籍出版社新版的诗人马凯同志的诗集——《心声集(增订本)》中,重新读到这两首早就耳熟能详的《全民抗疫》,唤起脑海中对前年春天全民抗疫的许多回忆,我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动。这两首诗第一时间出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时代前沿,真实记录了抗疫壮举中的全息影像,也率先为诗坛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诗人们纷纷传抄点赞,步韵唱和。笔者因为从事编辑工作的原因,也曾有幸先睹为快,亲见诗人的认真推敲和斟酌,那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创作态度,让我的心里更多着一份感佩和敬重。马凯同志在《读贾岛诗词有感》中说:“墨研纸展落毫难,两月三行未句篇。字字推敲须捻断,少留遗憾在生前。”这里抒发的是对唐代诗人贾岛的赞许,而字里行间袒露的心迹,又何尝不是一份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创作宣言啊。

诗言志,歌咏言,吟坛大潮涌,最美是心声。诗词反映诗人的真挚心声,同时又与时代旋律和谐共振。马凯同志感悟人生冷暖,关注沧桑风云,寄意亲情友情,揽胜山水景致……他的诗词创作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一路风云,一路弦歌,这些作品是人生细节和生活感悟,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生的足迹,是友情的纽带,也是一串闪耀光泽的铿锵心像和跋涉履痕。我们来看《山坡羊·自在人》:“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诗人在这里吐露的心声何其慷慨潇洒。其情调正是老一辈共产党诗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现代变奏和时代回响。正是诗人自己的境界和格调在作品中建构了博大宽广的情感空间,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重量和气象。

多年以来,很多诗人喜欢引用外国诗人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诗来表白情志。其实所谓诗意栖居,不一定都要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所谓诗性思维,也肯定都不是虚无缥缈的玫瑰色呓语,不是轻飘飘空洞洞的无病呻吟。真正的诗意从来都是在大地风雨中顽强生长出来的,是与诗人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马凯同志在《寻访杜甫草堂》中说:“轻叩蓬门曲径寻,侧听茅屋绕梁吟。人间寒士犹多在,心底诗人当永存。” 不同诗人的作品在思想内涵、价值取向及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特色,而关注大众、情系苍生、弘扬正义、鞭挞丑恶,是一切优秀诗歌和诗人的最重要最鲜明的标志。不问苍生、只问风花雪月的诗人,终究也还是缺少些崇高美和悲壮美。像杜甫一样俯下身子,深入人间,关注现实,为苍生歌哭,为家国抒怀,为人民做公仆,不也是一种有温度、有色彩、有光华的诗意栖居吗?

反映抗震、抗洪、抗疫、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北京申奥、国家公祭日等等重大时事的主题创作,是《心声集(增订本)》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诗人于深邃思考与平实叙述之外,每每都有自出机杼的文学创造和艺术探索,彰显出自然生动的个性色彩和真切独到的思想发现。他特别善于从点到面地进行宏观视角下的全景描述,重笔重彩呈现历史事件的总体态势和历史纵深,捕捉符号性的时代细节,用澎湃心潮和铿锵气韵挥洒恢弘乐章,开掘出辽阔广袤的一片艺术境界。这些作品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思考和情感切片,也深刻细致地体现了公共理念和集体记忆。比如《抗震十首》,诗人按照时间顺序,以天塌地陷、集结号响、生死搏斗、铁军无前、国旗半垂、悬湖化险、爱心奉献、重新出发、人生感悟、华夏再赞十个部分,满怀激情而又井然有序地对2008年的一段慷慨和悲壮的家国记忆进行了全景描绘,留下了恢弘的时代镜像和细腻的精神造影。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振奋和震撼。

其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可看作是唐代的时事诗。这首名篇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一瞬间的情感爆发和心灵感受,同时又是长期生活积累和社会观察之后的艺术结晶。这里有五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热爱”,对生活、对黔黎的深厚情感。第二个是“参与”,就是闻一多评价田间时说过的“积极的生活欲”。第三个是“思考”,对社会现象要有个性化的分析和沉思。第四个是“开掘”,对生活素材要有理性的扬弃和提升。第五个是“回答”,对时代课题提出解决策略。对照马凯同志关注社会风云的时事作品,在这五个方面常有自我的勇敢探索和热忱践行。他的《抗雪十首》《抗洪十首》等长篇作品在结构上的精心构置和勃勃雄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全民抗疫》《探访库布其治沙》等一些时事主题的短小形制,也常常能够打开阅读视野,传递出独到的哲思和深邃的感悟,启人深思,发人深省。比如《浪淘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感怀》的下阕:“贯耳警钟鸣,风雨声声。征长万里未垂成,大业安能传不断,道法苍生。”大题材下的这样一首短小作品,因为炽热忧思和庄严思考而熠熠生辉,尤其是联想到随后打虎拍蝇的历史背景,这里的“道法苍生”的高度概括和热切呼唤,更使得直率素淡的文字平添了许多精警的思想重量。

马凯同志曾将传统格律称作黄金格律,同时他又提出了“求正容变”的著名论断。诗词文化的传承不是机械地复制粘贴,诗词事业的发展也不是简单地顺流而下。致力创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勇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活色生香。《心声集(增订本)》采用的是传统诗词形制,但这些作品却绝不是古典诗词的描红和临帖,而是打着鲜明的当代标识。诗人为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注入了鲜活灿烂的现实内容和生命活力。我们不好说他的某首诗很高古、某首诗很神韵、某首诗很清逸……但我们可以把他的诗词比作精神和心灵的X光底片,其中显影着的,正是我们身边静静行进的美好光阴和真实世界。他的作品不是金刚怒目式地激扬文字,而往往是面对面谈心式地娓娓道来,淡定抒写。《心声集(增订本)》以哲思见长,而诗人炽热情感的真实带入,又激活了心灵深处的柔软和温煦,使这种深刻哲思和洞察力,更焕发了一份平易亲切的打动人心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当然,一个诗人的笔墨是多色彩的,也是多侧面的。马凯同志有“风吹不动心中月,雨打难移脚下根”的坚定,有“褒贬由人论,心宽我自悠。学思无止境,奉献死难休”的淡定,同样也有“熙攘尘嚣外,泛舟书海游。小得人已醉,大悟再何求”这般沉醉书海的超脱和恬淡。《心声集(增订本)》中的感悟篇,描写的就多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信手采撷的生活花朵。其中观潮、读书、学诗、雅集、咏物、赠友等内容的日记式的诗词作品,更多了些个人色彩。“绳长难系斜阳落,夜尽正催旭日圆”“为人羞拍马,做事耻吹牛”“正误原常在,兴衰故可究。不唯书与上,求是素无尤”“作秀人嘲还窃喜,吹牛自破不羞惭。从来大浪淘沙尽,一意孤行万丈渊”等警句式的闪烁人生智慧的深刻感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诗人丰富宽博的格局和襟怀。《心声集(增订本)》的另一部分“寄情篇”中,抒发的则更多是对家人、友人、师长的真挚倾诉和热切情愫。《夜醒为欢欢两周岁戏作》中说:“哭疑不会总欢欢,‘介戏习么’挂嘴边。左右开弓涂鸦画,星星月‘酿’布盈天。”诗中描写小外孙的稚拙可爱形象,观察细致入微,也显示了爱得深切温馨。《首驾之疑》中说:“了无惧色驾单骑,脚踩油门自缓急。遇到拐弯轻转把,不足两岁惹惊疑。”描写一岁零九个月的小外孙第一次勇驾儿童电动小摩托的情景,形神兼备,情趣盎然。再请看《像谁》:“浓发清容像是谁,哥哥昂首翘修眉。二十年后鹰一对,万里长空比翼飞。”字里行间寄寓了对两个外孙的殷切期望,也折射了诗人自己志存高远的内心境界。这些作品大多采用素描回溯和情景再现的写作方式,直接表现内心深处的温暖和深情,不炫技,不夸饰,质朴无华地把所见所思和盘托出,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笔下充溢着一股浩然昂扬之气,温暖明亮,撼人心旌。

我注意到,《心声集(增订本)》收入了多篇描写与诗词界交往的作品,读了令人眼热心暖,唤起许多温暖回忆。他在《写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说:“大地春回盼未迟,唐松宋柏又新枝。随心日月弦中起,信手风云笔下驰。骚客曾忧无续曲,吟坛应幸有雄诗。山花烂漫人开眼,更待惊天泣雨时。”这首诗可以看作当代诗词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精准勾勒和高度概括。当代诗词的“大地春回”胜景,与马凯同志以及和他一样“把传承、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当作事业来干”的诗人们的鼓呼、引领和奉献是分不开的。《心声集(增订本)》是他的个人作品集,同样也是当代诗词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可喜收获。书后所附的《知古倡今求正容变》《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等诗学论文,涉及当代诗词繁荣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命题,尤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笔为心影,言为心声。马凯同志在创作实践中的探索和努力,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温暖和明亮。读着《心声集(增订本)》,仿佛是在与诗人进行诚挚的心灵交流,不时有怦然心动的新鲜感发。记得多年前读到马凯同志《雪日读书有感》时,我曾步原韵写过一首和诗。现在抄录在本文结尾,借以表达阅读《心声集(增订本)》时的会心感受:

快雪添书趣,寻幽别有春。

爱莲夸至味,颂橘寄精神。

壁叠青山渡,灯开红豆村。

灵犀心久待,一点最迷人。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安徽文化云 | 安徽省文化厅 | 安徽省图书馆 | 芜湖县图书馆 | 合肥市图书馆 | 泾县图书馆 | 郎溪县图书馆 |
Copyright@2020 ng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国市图书馆 备案号:皖ICP备08102586号-1
 当前网站总访问量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皖公网安备341881020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