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本馆动态
文广新闻
通知公告
读者活动
报刊选读
报刊选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报刊选读
 
 
中华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来源:汤杨摘自《文摘报》 发布时间:2022/6/21 11:01:49 发布人:

通观中国历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的哲人,尤其是那些堪称思想巨人的大师,都有一种非常可贵的传统,即“朝乾夕惕、忧患系心”。孟子尝言“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如孙子与《孙子兵法》,同样,集中地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孙子作为伟大的兵学家,对兵凶战危有切身的体会,所谓“夫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因此,忧患意识在《孙子兵法》一书中特别浓郁、特别充沛,一部《孙子兵法》自始至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慎战节兵”的价值取向,洋溢着“以战止战”的文化理念。这种忧患意识不仅笼罩在其战争观、战略论的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孙子兵法》具体作战指导的细节中,不仅在战争之前、战争之中有鲜明的体现,而且也在战争善后问题上有突出的表露,不仅在处于逆境情况下一再强调,而且也在处于顺境条件下反复重申,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等格言,均是其厚重忧患意识的集中流露,反映了一位优秀思想家对国家安危、民众存亡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种忧患意识值得今天的人们倍加珍视。《礼记·曲礼上》有言,“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它提醒人们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志满意得,放松警惕,沾沾自喜,无所用心,让胜利冲昏头脑,让太平消磨斗志,而忘记了“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简单道理。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有两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实际上表述的是《老子》《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所一再强调的忧患意识,告诉人们的是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做人,怎般处世。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所表达的是,一个人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自尊自强,从逆境中奋起,从挫折中进取。而“濯清涟而不妖”,则是喻指为人在顺境中始终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不忘乎所以,脚踏实地继续前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确难能可贵,然而要做到“濯清涟而不妖”则是更大的考验。一个人在逆境中奋斗、自强固属不易,而在顺境中自重、进取实在更难。而只有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才能够跨越这个巨大的陷阱,实现人生的升华。

在光大中国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回溯我们的传统,回归我们固有的文化,而传统文化十分厚重与博大,所以,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不分主次轻重照单接收,而应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这个重点,就是坚持反省意识,强化忧患意识,而在今天,力戒虚骄之气,强化忧患意识更是重中之重。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安徽文化云 | 安徽省文化厅 | 安徽省图书馆 | 芜湖县图书馆 | 合肥市图书馆 | 泾县图书馆 | 郎溪县图书馆 |
Copyright@2020 ng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国市图书馆 备案号:皖ICP备08102586号-1
 当前网站总访问量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皖公网安备341881020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