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孩子有更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而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是家长、老师、甚至孩子都非常关切的问题。政策第8条和第10条分别谈到了儿童阅读,倡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的阅读和文艺活动。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关注孩子的阅读,原因之一在于,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形成,而文学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孩子们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丰富与提升自己的语言、审美,形塑他们的价值观,更可以延展他们的精神世界。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文学阅读可以带孩子们去体验他们未曾见过的生活,感受不同的文化与人性,通过阅读,孩子们会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了解与包容, 对生命有更加从容与豁达的态度。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倡导多样化、多元化的阅读,综合、全面、均衡的阅读。什么类型的书都可以读。文学的、历史的、科学的,甚至是趣味性的、游戏性的书都不妨读读。我们讲一个孩子的阅读素养,一定是建立在自觉而又充足的阅读基础之上的。发展阅读素养就是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解读甚至是批判的能力。
当下部分孩子可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沉溺在游戏等电子化产品的体验中,笔者认为家长不妨从一些游戏改编类的儿童故事书开始给孩子进行阅读的牵引,把电子化的游戏体验转化为故事化的文本体验,而这类图书普遍能够受到他们的认可和追捧,是他们比较容易接近的一类书,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探险类的、科学类的文艺图书,让他们了解阅读也是有趣味的、充满刺激的。读一本书,是和作者开启一场奇境的冒险之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到达这场旅途的终点。让孩子们慢慢明白,阅读不仅能够带给他们单纯的快乐,还能给予他们比游戏更为丰富的体验。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接受水平、阅读趣味都会有不同,就儿童文学而言,学龄前的孩子感知觉能力逐步发展,我们比较建议给他们选择适切他们认知水平与听赏习惯的图画书、童谣、短篇童话作品;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选择童话、小说、诗歌等各类体裁;中学阶段的孩子的阅读趣味已经不断地在向成人靠近,可以阅读一些篇幅长一点、结构复杂、思想深刻的长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剧本等文学作品。但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在给孩子选书买书的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可以有对书籍进行选择与取舍的权利。如果大人给孩子买书,首先要对书本作者及内容本身有个大体的了解,同类型、同题材的图书多进行一些比较。为孩子选书的时候,也问问自己以下的一些问题:这本书是不是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和经验?这本书是否能激发孩子探索和阐释文本的欲望?这本书是否能和孩子的经历、兴趣和关注点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