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落的记忆,凝结的真情
张千一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作曲家。我初识千一老师,就是通过他的音乐。他的作品类型多样,风格迥异,却又有着相通的独特气质与风格,常令我沉醉不已。工作后,有机会担任他的作品《太阳雪》《野斑马》《我们的岁月》等多部大型交响乐的图书责编。因为这个缘故,我有幸与他多次交流。起初我不免有些紧张。千一老师著作等身,还每日笔耕不辍,我经常担心打扰他的创作。然而他总是亲切和蔼、耐心细致地与我沟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不管多么粗浅,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直到我完全理解。“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古人诚不我欺。每次交谈后我都深深为他的学识和为人所折服,也愈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传奇经历和心路历程,才能集天地灵秀,造就这样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音乐巨匠。一年前,我幸运地成为了千一老师首部文集《散落的记忆》的责编,阅读几十年来他学习、创作和思考的结晶,才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才华和努力缺一不可。千一老师的才华毋庸赘述。著名词作家屈塬先生曾说过:“千一的天赋注定与音乐有关,千一的音乐天赋显然处于上佳的界面。”他的努力更令人叹服。他为了音乐,功成名就时重回学校读书,又曾去过许多人迹罕至之地,吃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但要具备天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真挚、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高度。技术是音乐的血肉,而思想是音乐的灵魂。叔本华说,“音乐如上帝一样,只看重人心。”他的音乐之所以能让人反复吟咏,感受到精神的洗礼,最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真诚”之心。他少年成名,又创作过《青藏高原》《嫂子颂》《相逢是首歌》等脍炙人口的名曲,但他的内心永远澄澈纯净,不为名利所扰。他始终保持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忠诚,对音乐、对内心、对人生的真情。他的作品,有大型交响乐,也有通俗歌曲;有戏剧音乐,也有影视音乐……其中永恒不变的,是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巨大的民族力量,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感悟,是永不停歇的艺术追求。 看过千一老师的文章,我既兴奋又不安。他的文字如同他的音乐,满篇锦绣、字字珠玑,让我这个小编辑从心里看着舒服、佩服,不敢改、不能改也不想改。但难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跨越二十余年的数十篇文章、几百张图片、几十首音乐组织串联起来,并以最恰当的形式编排呈现,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如何让这本书的设计观感,配得上他的文字,全方位地向读者传递他的情感和品格? 我多日冥思苦想,又多次向千一老师请教,确立了这本书要体现四个“感”。一是按时间脉络编排,体现历史感;二是按心路历程分段,体现层次感;三是照片贴合文章,体现艺术感;第四是设计形散而神聚,体现文化感。最终,成书选择以深绿色为主色调,绿色代表朴素的军人、代表鲜活的记忆、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内文中心的一抹红色,代表澎湃的热血和真诚的红心。将全书分三个篇章,分别是“创作扬风帆”“音乐寻远方”和“明月照窗前”,契合千一老师从音乐本体、艺术意境到人生哲学的心路历程。目录则以“飞舞的绿叶”点题,串起年代和文章,以表《散落的记忆》形散而神不散的本质。叶落而尚绿,代表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叶散而不乱,代表往事如诗,心路不改。在这里,我还要感谢设计老师,充分理解本书,全盘考量色彩、字体、图片等元素,用朴实无华的设计语言,把我的想法一步步变为现实。 《散落的记忆》里近三十篇文章、数百张图片、几十首乐曲从不曾“散落”,它们记录了千一老师二十余年的如歌岁月,沉淀了他数十年来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他的所忆、所感、所思,如远山村屋檐下悬挂的风铃。风起时,奏起悦耳之音,动人心弦;风止时,展现沉静之美,余音 绕 梁。“心 不 远,路 就 不远。”——他为人民而生,他向音乐而去,永远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他是战士,也是艺术家;是寻道者,也是传道者。他用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美的向往。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那山、那水、那人都会变,那时的记忆与心境,那份眷恋与激情,还有那一颗真心,虽历经风霜雨雪,却只会洗去浮华,历久弥新。愿他的真诚照亮后人的路;愿他的深情温暖追寻的心。
|
|
Copyright@2020 ngli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国市图书馆 备案号:皖ICP备08102586号-1 当前网站总访问量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皖公网安备34188102000241 |